您的位置首页>嘉宾发言

“十三五”规划给中拉经济合作带来的机遇

经济创新不仅是手段 更是发展第一动力


2015-11-19 信息来源:

张建平研究员、博导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家合作室主任

何毓蕾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新的制造业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与拉美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影响不断加深。中国在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全方位对外开放,拉美已经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中拉论坛和中拉国际产能合作基金均已开始实质性运作。许多拉美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开发、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发展大农业方面已与中国开展了大量合作,同时深化合作的意愿与日俱增;不少拉美国家的资源、能源、大宗农产品等优势产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在提升。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不仅将为中国经济更加均衡、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也将为中拉经济合作带来新的历史性机遇。

  一、 “十三五”期间中国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需全面加强中拉合作

  在过去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雄厚的物质工业基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进入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产业不断升级、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阶段,也极大地推进了中拉合作,拉美很多国家非常关心中国的经济增长。但随着中国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成本逐步提升,特别是中国新增劳动力供给逐年下降,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必须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这种经济转型需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实施系统性的改革措施来推进,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而改革的动力是全方位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的经济体系,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已发展促转型。为了应对来自内外的挑战,中国提出要实施更加主动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化解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从大的区域合作格局看,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中拉论坛、亚太、一带一路、中非论坛等多种国际区域合作平台。中拉论坛、中拉产能合作基金将是在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过程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推进中国经济转方式和调结构的重要平台之一。

  二、 十三五期间中拉共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经济治理

  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经济治理格局看,发达经济体正在加速推进21世纪新的投资贸易规则的构建,跨太平洋经济合作伙伴协议是典型代表。TPP、TTIP和欧日自贸区谈判进程加速预示着未来发达国家将率先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同时,发达国家对于世界多边贸易体系日趋失去兴趣;对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提高话语权和投票权持消极态度,导致IMF份额改革进程难以实现。目前WTO总干事长是巴西人,付总干事长是中国人。中拉共同维护WTO多边贸易体系、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义不容辞。中国和拉美在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同时,都在追求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和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国提出要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均衡、共赢、包容发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支持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中国与拉美国家同为多个国际组织成员国。中拉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区域经济治理格局符合双方的利益。“十三五”期间,在全球经济治理平台上,中拉需要在联合国G20等全球治理平台上密切合作,推进IMF和世界银行改革,协调气候变化谈判立场,推进南南合作,完善金砖银行和亚投行治理结构、透明度、环境和移民标准等,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中拉也需要在贯彻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携手合作,在亚太合作平台上共同推进亚太自贸区的建设。当然,在中国与智利、秘鲁和哥斯达黎加三个自贸区基础上,中国也欢迎更多的拉美国家能够与中国商谈双边自贸协议安排。

  三、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将继续带动拉美经济增长

  最近15年,中国与拉丁美洲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增长了20倍,双边年度贸易额有望超过5000亿美元,已经接近中国与欧盟、东盟和美国的贸易额,显示拉丁美洲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中国与拉美三个国家已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促进双边贸易迅猛增长。中拉贸易快速增长,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对拉美国家的大宗商品需求。智利、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分别为中国提供铜、铁、大豆、石油等商品,满足工业生产需要。中国对拉美的投资也高速增长,在中国对外累计投资中位居前列。“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将有望在10万亿美元经济规模基础上,继续保持平均6.5%左右的增长,中国对资源、能源、大宗农产品的需求将继续上升,对带动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继续发挥火车头的作用。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目前60%的基础上,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拉美国家消费产品的进口需求将继续上升。

  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净对外投资国,十三五期间中国的对外投资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拉美仍将是重要投资目的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拉美地区每年需要3000亿至4000亿美元的投资,吸引外来投资是迫切需求。对于亟需投资的拉美国家来说,中国不仅是高质量投资的重要来源,而且为拉美提供的贷款时往往不带有任何附加条件。相比之下,拉美国家在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贷款时,总是被迫接受很多附加条件。

  中国的出境旅游人数在每年一亿人次以上,人均境外消费金额居世界首位,大量中国游客赴拉美旅游将带动拉美经济增长。

  十三五期间中国的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中国将乐于将发展经验与拉美国家共享,积极推动减贫、包容性增长和互利共赢合作。例如,在拉美投资或与拉美有商贸往来的中国企业具有承包系统工程的能力,提供包括产品、服务、原材料甚至是贷款等一整套解决方法,可以为拉美改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做出新的贡献。

  四、 十三五期间中拉将加大国际产能合作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加速推进转方式和调结构。预计中国制造业对GDP的比重每年将下降1-2个百分点,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将每年上升1-2个百分点。中国的优势产能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拉美国家将迎来所需要的制造业产能转移、新增投资、创造就业和增加税收。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访拉演讲中建议双方共同探索“3×3”合作新模式,即共同建设物流、电力、信息三大通道;实现企业、社会、政府三者良性互动;拓展基金、信贷、保险三条融资渠道。十三五期间,中国企业将加速赴拉美投资兴业,加强能源、矿产和农产品深加工合作,打造机械、冶金、建材、化工、食品等领域全产业链合作,推动中国装备与拉美需求相契合,开拓新能源、互联网等面向未来的合作领域。双方可探讨建立经济特区和产业园区,提升产能合作效率。

  十三五期间,拉美对改善基础设施的需求与中国全产业链的供给能力将形成互补,成为中拉合作的一个重要的契合点。目前中国与拉美四国已经达成了产能合作框架协议,正在推动包括“两洋铁路”、“两洋隧道”在内的重大项目合作,已经签署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文件70余项。十三五期间,落实上述协议中的重大项目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拥有6亿人口的拉美也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大市场,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迅速,中产阶层人群快速增长。2014年,阿里巴巴速卖通网站在巴西收获的访问量超过1200万。巴西市场客户的迅速增加,使得阿里巴巴的国际业务增长了139%。中拉可以将基建合作与服务业发展合作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的合作体系。

  拉美地区农业、林业、雨夜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中拉大农业合作前景广阔。农业合作不仅是共同维护中拉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改善全球粮食安全状况的战略举措。

  五、 十三五期间中拉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并得到了包括拉美在内几十个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响应。“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该倡议将使得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一带一路”具有四种开放包容的特征,即合作理念、合作空间、合作领域和合作方式的开放包容。“一带一路”倡议虽然在空间上未涵盖拉美,但拉美国家依然可以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分享合作的成果。中国欢迎拉美对一带一路开展投资和融资支持,加大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挖掘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巴西作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将会在亚投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与拉美国家在一带一路的经济体也可以开展广泛的第三方合作,包括政策沟通、减贫、贸易、投资、旅游、文化教育科技交流等,在推进一带一路合作进程中,推动双方的合作主体的多元化和合作方式的多样化。

  张建平,男,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副理事长,商务部、国家林业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和中国国际商会专家组成员,对外经贸、南开、首经贸兼职教授、博导,PECC中国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和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央视、凤凰卫视、CNR和CRI评论员。主要研究国际区域合作与中国对外投资。曾主持50多项课题,为联合国、世行等国际机构提供咨询和开展研究30多次。曾为俄副总理苏瓦洛夫提供咨询。多次在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研究中心(CSIS)发表演讲。发表论文百余篇,专著4部。所主持课题获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三等奖。曾连续三年获国家发改委宏观院一等奖。北大环境科学学士、生态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资经济学博士,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版权所有© 2003 京ICP备11017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