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嘉宾发言

首届国际网络研讨会主持词

经济创新不仅是手段 更是发展第一动力


2015-11-20 信息来源:

  各位朋友,

  欢迎大家出席本次国际研讨会特别会议。本次会议聚焦的内容为中共中央刚刚通过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16-2020)。

  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是因为此文件在各个领域都意义重大。首先,从严格的经济意义角度来看,此文件阐明(中国)将利用如市场、私人经济、国有企业、现代化农业、技术、环境等重要的体制创新理念,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方面迈出巨大步伐。同时,这些创新理念未来几年也将发生重要变革。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全面建设人们期待已久的小康社会,将过去几十年间产生的财富变成一种集体福利,制止不仅带来不公平且促成延缓消费社会到来等严重后果的不平等现象,避免这些财富变成维持经济增长的支柱。变化的人口政策、增长的社会支出和一系列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改革,衍生出了巨大的财富和无限的潜能,促使中国的社会变革范围发生重要变化。

  第三,从政治角度,无论是中共及其纪律本身,还是政治制度中的加强民主,都使得全面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制度化建设不可逆转。这远远超出反腐败的范畴。

  我们将讨论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各种影响相互间作用形成的一种“新常态”,以及它与诸如经济走廊、一带一路等雄心勃勃的项目间的衔接。这些项目都强调了中国和亚洲大陆在全球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我们将借助各方面专家,来明确五中全会的各项宏伟规划,概述出影响增长和可能对实现增长造成困难的障碍的属性和情况。

  本次会议由中国政策观察中心与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和中央编译局海外理论信息研究中心合作举办。我们之间这种积极的合作对未来的共同行动而言是大有益处的。

  此外,我们还得到环球亚洲、亚洲网、远方杂志、古巴华侨杂志、中国档案、拉丁美洲-亚太瞭望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的支持。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

  中国将如何利用未来这具有决定意义的五年?本次会议将是一个契机,对中国的未来做出一个正确的预测,或是至少抓住将决定中国不久未来的关键。

  我们邀请各位积极参与到思考、咨询、发表评论的活动中来。

  

  

十三五规划:历史、背景、内容和展望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情况、国家规划布局的重要历史意义及其发展以及十三五规划中反映出的野心和期望。十三五计划与国家复兴、“中国梦”之间的联系及其国际影响赋予了该战略成功实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正文

  十三五规划(2016年-2020年),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举行的中共中央五中全会上通过,它是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重要依据。其背景、内容和期望,使它被认为是中国转型漫长过程中的纲领性文件。

  首先应当指出,尽管推行改革后市场作用稳定,但是,1953年起制定发展政策规划就成为了中国经济政治模式中一个不可否认的标志。

  十三五规划至少涉及以下三个关键点。首先,无论我们以任何标准来判断,中国在未来五年内都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并将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独特作用,在政治问题上有更大的影响力。

  当前中国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出口国。2014年12月人民币取代欧元成为国际贸易融资中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外币。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跨境投资国。人民币(RMB)国际化将是未来五年内的主题之一。权威机构称,中国海外资产将扩大三倍,即从目前的6.4万亿美元增至20万亿美元。这一切将巩固其世界经济地位。

  其次,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加速使得现代化进程中私有经济以及精简政府机构、调整公有经济后的市场作用地位更加突出。此外,必须深化农村改革,获得更大的成效。同样地,2014年中国研发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1%(上海为3.6%),以后还会继续增加,旨在把中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环境方面,中国仍需努力改变当前状况。另一方面,作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一部分,中国需要对公有经济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创造出实力雄厚且能与世界私人巨头匹敌的大型企业,有能力在全球推广自由商业品牌。此外,中国需要落实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等一系列资金充足的大规模项目,以及与第三国合作的其他双边项目,在新型信贷工具的保护下,为中国的生产能力创造新市场。

  最后,改革的各个环节已经不仅限于严格的经济意义,而是着力于如何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克服改革开放遗留的不平等现象。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等不影响政治因素的方面为国家规范建设提供了新推力。这一过程面临着权利与社会之间新型关系的重要挑战。

  综上所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2021年)之际,十三五规划将决定现代化进程的方向。

  1.部分历史规划

  中国五年规划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毛泽东思想早期,当时处于苏联影响时期,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执政党(1949年)。1953年杰出领导人陈云推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陈云后在文革中遭到迫害,毛泽东去世后由邓小平平反。第一个五年计划受列宁主义规划的影响,并结合中国以史为鉴的战略文化,在短短几十年内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在十九世纪初的巨大损失。与这一历史传统保持一致,当前中国着眼于两个“即将到来”的日期: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和2049年(新中国建国百年)。十三五规划与这两个时间点联系紧密。

  分析十三五规划时,首先需要考虑到两个关键因素。第一、新发展模式的过渡。胡锦涛(2002年-2012年)执政时期,当局政府就认识到1979年起推行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虽然在廉价劳动力、大规模投资和出口生产导向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经济获得了巨大飞跃,但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觑。中共中央十八大(2012年)调整了新方向,重视环境与科技,甚至以降低发展速度为代价深入进行结构调整。

  第二、建设小康社会。中国之前一直追求社会进步,避免破坏性严重的社会矛盾(最严重的是1989年天安门事件),政府与公民之间有着以忠诚换财富的不成文约定。但这种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当前,中国社会整体非常富裕,但极度不平等。中国当局公布的基尼系数为0.469,高于0.4的警戒线。民间也有研究公布的数据,高达0.6。但是,不管真实数据如何,一个社会分散、极度不平等的国家没有能力完成现代化进程,更无法逐鹿全球经济,甚至在绝对数量上超过美国。因此,中国需要在医疗、教育、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新人口政策等方面加大投入。同时,需要大幅提高薪资水平,创建一个中产阶级,以支持消费型社会、鼓励服务业发展,超越第一第二产业。

  但显而易见的是,五年规划不仅仅针对经济。在中国,经济与政治的边界是极其模糊的。首先,改革的经济成果取决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未来。因此,中国进行反腐败斗争,转变国家治理模式,建设法治国家,要求法律大于官员可能做出的主观决定。其次,国家机器的第二次转变反映在政府的自身更新上,从推行更广泛的自主权到加强服务人民的意识,当局政府做出了很大改变,这两点变化尤为重要,近几十年来在漫长混乱的过程中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形成了当前党和国家的主导地位。但是没有人能够想象的出两者分离的后果。

  现阶段中国改革中的质量变化非同一般。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私有经济,缓解垄断等措施力度很大。第一个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逐步降低国有经济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以解放效率,目前为止都实施地很稳妥。这一转变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正在限制自身的权力,尽管他们保持着较大的干预能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今夏的股市危机感受到。另一个结果可能是中国共产党将与新兴力量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对话,尽管目前两方实力明显不等。

  中国共产党将如何保证经济自由化的同时守住其政治地位呢?现任领导人认为不影响其领导地位的自由化仍是可以实现的。并且需要通过实现自由化来完成党的历史目标。他们允许市场和私有经济主导,但是,同时需要一个能够维护政党权力的民主国家。为此,要避免新经济实体转变为具有挑衅意味的团体。目前为止这方面是成功的。尚不清楚未来在其经济影响力逐步减弱的情况下继续这样的模式。

  当今条件下五年规划还有实施的意义吗?就其经济和政治现实来看,毫无疑问是非常有效的。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模式变化减缓,新因素新模式出现,其主导作用倾向于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需要有足够的能力维持新的平衡。

  但是,五年规划是中国国家经济管理方法的组成部分,确定中长期内国家优先事项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除了1949年至1952年以及1963年至1965年这两个时期,中国一直坚持推行五年规划。

  第一个五年规划(1953年至1957年)基于苏联的援助,重点规划基础工业体系建设。在陈云的领导下,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改造基本指标,但是,现代观点认为该过程太过仓促剧烈,并在很长时间内留下后遗症。

  第二个五年规划(1958-1962年)确定了野心勃勃的主要指标,并且受到“冒进”思想的影响,不断将目标提高。“大跃进”运动中粮食短缺、低质量产品过剩使国家陷入严重危机,国家经济严重失衡。1961年再次进行调整,史称“整风运动”。

  第三个五年规划(1966-1970年)试图解决中国经济“四个现代化”框架中,以及备战与对抗自然灾害的战略政策为主的新政治背景下的主要挑战。之后,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并没有停止盲目追求高速度和积累,国家经济建设中强调以自给自足为目标。

  第四个五年规划(1971- 1975年),1973年内部动荡时期针对脆弱的经济进行了重新设计,明显体现了正常化趋势,经济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

  第五个五年规划(1976-1980年)推行了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该时期为经济复苏时期,但是因不惜任何代价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产生了不良后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强调在经济管理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同时不断试验创新,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优化社会秩序,将现代化建设放在首位。

  第六个五年规划(1981-1985年),提出二十世纪末目标,采取了实事求是严谨的措施,指导国民经济目标和具体要求,其成就获得了世界公认。在此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11%。

  第七个五年规划(1986年至1990年)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框架下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计划经济历史上第一次采取同类型的措施。期间年平均增长率为7.9%。

  第八个五年规划(1991- 1995年)允许五年内提前完成1980年至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历史性目标。这段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际贸易获得了极大发展。该计划内年平均增长率为11%。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跨越两个世纪,确定至2010年的长期目标 ,体现了对国内生产总值、人口、社会、国有企业和形成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体系等方面的雄心。期间年平均增长率为8%。

  第十个五年规划(2001-2005年)将社会经济秩序的显著变化具体化。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6万亿美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000美金。中国的国际活动显著增加。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影响,被迫采取不在规划内的经济刺激计划。在这艰难的五年中,中国作为一个能够抢夺美国工业领导地位的强国,意识到其新成果中的漏洞和缺陷,尤其是在社会秩序、环境和科技方面的不足,因此中国将这些变量纳入到了国家发展计划中。

  2.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情况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进入到在改革深化的基础上建立繁荣可持续社会的关键时期。其基本框架为胡锦涛提出的“和谐社会”,旨在减少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贫富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也计划修正过去30年积累的不平衡问题。并提出了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质量转变的最终目标,通过推进“科学发展观”取代过去几十年主导的模式。该计划内年增长目标为7%。

  十二五规划特别重视在基础设施和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同时也应重视社会秩序,尤其城乡职工薪水和退休人员养老金收入,尽管城乡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年平均增长率为7.8%,远高于2.5%的世界平均水平。虽然取得了上述成绩,但是,这五年间关于中国经济硬着陆和面临崩溃的假设争论不断。应当指出2015年第三季度,在全球经济全面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9%,创下了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首次季度增长低于百分之七的记录。

  尽管如此,这些数据证明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价值超过10万亿美元,并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四分之一的贡献,在制造和贸易领域居于第一位,城市化率超过50%。这段时期中国逐步从出口小商品转变为出口高速列车的形象。此外,中国仍然是最具投资吸引力的目的国之一。

  这不妨碍我们承认中国正在处于被官方术语称为“新常态”的新形势下,以经济增长放缓为特点,发展更加平衡可持续。这次节奏放缓是顺利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模式的必经之路,相比投资和出口更需要创新能力和品质提升。

  在这段时期,改革起了决定性作用,五年内采取的多种措施可用关键词总结,例如国有企业,税收体系或者金融体系,或者国家治理。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作为进一步开放经济的试验基地。

  同时,提出一带一路的概念,促进三个大陆(欧洲、亚洲和非洲)之间的基础设施和金融合作,并成立了“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在管理方面,简化了政府部门审批手续以扩大市场空间,努力培养创造力和创业精神。

  总之,中国正在逐步远离之前的模式,过渡到由消费拉动的模式。

  反腐败表达了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坚定信心,也是这一时代的标志。中共中央十八大(2012年)委员中一半以上被替换或者更换职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不寻常的大变化,与激烈的反腐败斗争联系紧密。自2012年起中共中央委员会205位委员中有104人晋升、落马或者被革职。其中,81人晋升,16人降职(多数委员超过65岁),7位落马。

  反腐败斗争中7名中央委员会成员落马,其中包括令计划(原统战部部长),周本顺(原河北省委书记)和杨栋梁(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超过100位部长级以上干部在2012年开始的反腐败斗争中被带上法庭,数百位省级地方干部被调查、起诉、判刑。

  3.十三五规划的背景

  从2011年第一个季度起,中国的增长一直呈下降趋势;在四年的时间里,已下降了四个点。经济高速增长刹车这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同样,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也是无可争议的,其中包括降息(至年初以来,降息次数已多达六次),以及刚出台的降准政策,存款利率的全面放开,和对银行间竞争的允许。

  如果换作是其他时候,6.9%的增速难免让人感到担忧,因为根据中国以往的参数来看,该比率无疑是属于较弱的参数,但如今不是如此看待的,因为中国正在坚定地推动另一种模式,尽管也带来了相应风险,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政治领域。

  当2008年出现经济危机时,中国实施了一项广阔的投资计划来应对这一经济危机。根据一些相关信息显示,2009年至2012年间,中国在经济领域里注入了巨额资金,其金额约为6000亿美元。这项措施起到了作用。从2009年第二季度到2010年第一个季度,经济增长从7.9%上升至11.9%。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首先是适度的过渡,以引起人们对该紧急状况的关注。第二是资金的浪费、对省级行政部门以及对与大型国有集团相关联的各银行失去了一定程度的管制,而后者正是坏账的主要肇事者。

  由于改革政策实行方面的拖延,再加上出口市场的弛缓和一系列的内部因素,致使经济增长呈下降趋势。在2010年第四个季度,经济增长率为9.8%,当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该增长率却下降至7.8%。自那时起,经济增长率一直在不停地下滑。为此,新的领导班子采取了刺激手段,但明显要比2008年所采取的措施更为敏锐,在某种程度上仿效了日本,英国或美国政府的行为,同时也考虑到了本国的自身状况和需求。

  有关部门否认了某些专家针对改革政策的推进和推进速度的缓慢而作出的最为悲观的分析,据另一些信息来源显示,在最近这两年里已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逐步显现出基本方针的主要线路,并且会以试验和渐进的方式来实施该方针。通过中国金融行业的活跃 – 尽管同时,我们也不应忽略了股市在最近一个夏季里所呈现的窘迫状况,或服务和消费在经济领域里的整体比例增长以及服务和消费行业的活跃,我们可以注意到该现象。在2005年,工业产量为GDP 的46.9%,服务行业为41.4%,到了2012年,服务行业已超过了工业,预计在2015年,服务行业将达到49.2%,而工业将为41.9%。目前,服务行业已成为中国创造就业岗位的主要行业。

  与2014年同期相比,在2015年第三个季度里,金融服务行业已增长了16%以上,比传统经济翻倍增长。无论是在中国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普遍认为消费行业,服务行业以及一个更具动态的金融行业成为了新的增长轴心。

  4.十三五规划主要要点

  五年规划制定的经验坚定了中国的信念,即经济体制必须基于国家的规划布局。当时,陈云认为规划布局会限制私有经济的发展,但是,从他当政时期至今,经济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虽然我们不能认为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地位平等,但是事实上后者已成为当今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

  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中国共产党不仅希望发展私有经济,在干预中留有余地,出于发展的考虑,更希望私有经济能成为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推动力。

  十三五规划有如下几个要点:

  a)关注社会问题,保证公平,分配公正。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实现党十八大(2012年)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b)减少政府干预,使市场在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且不影响基础设施和改善宏观经济等重点领域扮演的公共投资角色。

  c)环境保护。

  d)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

  e)强调更加可持续的发展,在“新常态”下宁可放慢节奏,通过内需和创新拉动经济,将高科技作为优先发展的行业。

  f)在保证现有政治体系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改善政府治理,强调政府廉洁,加强共产党内部纪律,民主,法治国家,司法独立等方面的建设。

  总之,建立加快推进综合改革和历史性变化的基础构成了中国梦的实质。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明面临内部和外部环境,今后一段时期将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复杂的时期。在基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等合作协议形成的规则中,中国可能成为全球经济霸主,并利用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其他平台与之抗衡。

  5.十三五规划的概念性内容

  对规划的期望值是很高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一项艰巨任务,即应采取稳固和灵活的改革政策。结构性调整并不是什么空话,而是无法逃避的实际需求,虽然在刚开始的阶段里,该结构性调整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一定是正面影响。大规模的策略性选择方案中,包括了积极推进改革和对外开放,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挖掘经济增长新动力。

  正如上面提到过的,中共十八大确定的中心目标任务——或许也是最能扼要说明未来期望的目标任务:在202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要做到这一点,势必意味着GDP和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的翻倍。

  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形态的转型升级,以及在核心行业实施改革政策,都是本届领导班子,从2012年11月上任起,在各项政策中体现出来的思想动力。其思想的核心轴仍旧是经济发展,并将经济发展视为首要任务。如果用百分比来表示,经济增速可达到6.5%左右,或更高,通过该经济增长率可达到上述两项目标。

  在任何情况下,关键之处都在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换言之,考虑到财政和税收方面(预算管理系统,税收结构以及中央政府和当地政府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改革)以及其他经济局面,如果不能提高质量和效率,将很难成功地实现该目标。

  另一个重要支柱为地区规划,该规划应促进和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和提高国内需求。就这一点来说,如“一带一路”(激发西部的发展活力),京津冀经济带(作为地方行政现代化的支柱)以及长江经济带(被视为中国经济“脊柱”)等大型项目,是经济增长的三大战略,并在十三五规划中具有突出作用。

  同样,有关部门还表示将对金融体系进行深入改革,建立透明的资本市场,支持人民币纳入国际国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促进资本账户自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此外,还考虑到将在未来的五年内,对更多的垄断行业实施投资开放政策,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运输和公用事业。作为补充,还将进一步鼓励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国外进行的投资。

  进一步完善环保问题很关键。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应通过实施防止空气和水源污染等方案,来试图改善环保问题。据了解,将建立一个绿色发展基金,推动清洁生产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清洁能源和发展绿色交通、严格管制主要工业的碳排放量,以及推进循环经济。在已公布的各项措施中,包括推动监管机构的独立性,限制其他机构干预的可能性。这意味着县级环保局不再单设,而是设立监管机构来取代前者。将逐步地实施改革政策,加强省级环保部门的能力并通过之前的试验经验来落实这一点。这一切应当与能源改革政策保持一致,后者包括减少能源和水源的消耗,施工作业的所用土地面积以及每个GDP单元的消耗,同时还将加快步伐以便用其他材料来代替碳和其他化石燃料。自2001年起,在2014年间,碳的排放量首次下降了2%。中国没有其他有责任的道路。

  虽然长期被人遗忘,但在中国的经济和稳定性方面,农村仍具有核心价值。为了完善土地管理,建议制定土地使用的一体化方案和配合商业的开发、赋予县政府更多的权力,责任和利益,以活跃改革政策并对土地利用替代方案进行试验。农村改革方案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的收入和促进农业的现代化。针对2020年,将通过试验方案来更改农业管理和农村集体产权体制。

  在十月份召开了五中全会之后,最令人瞩目的政策之一就是取消了独生子女政策。根据目前的人口统计趋势显示,到了2015年,中国的实际人口将比预计人口少一千五百万人左右。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死亡率更高了,且有些夫妇不急于生育。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话,那么到了2020年,实际人口将比预计人口少五千万人左右。因此,应放宽人口控制政策,但同时可能会需要采取家庭鼓励和支持措施。

  公布的另一项政策,是对所有居民都实行养老金制度,采用一个更为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保模式,该模式的适用范围包括所有公民,并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作为补充,政府建议扩大社保资金的投资渠道。根据官方数据显示,还有两亿人尚未纳入国家老年人社保模式。在2014年9月,在十三亿的总人数中,其中大约有六亿五千万人已被纳入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为中国创造繁荣而做出更多牺牲的那些人,如今享有更多的权利来要求公平地分配收益。这就势必要求中国到了2020年时,让所有农村人口都脱离贫困状态,将官方视为贫困县的数量减低到600个县城以下。

  同样,十三五规划并没有忽略地方性策略和传统产业互联网的深度一体化。其中包括沿着主要河流,高速公路和铁路,并在沿海地区形成经济带,尤其密切关注各种核心经济领域。而“互联网+”计划的目标则是提升落后工业的效率。

  最后,技术创新强调在国际科学项目中起到引领作用,而不仅仅是加强其内部能力。在今年的最初九个月里,高科技行业的增值生产增长为10.4%,也就是说,比整个工业行业高了4.2点。在经济发展方面,技术创新的地位已提升到核心地位。这一进程,无疑和推动工业行业向中高端发展有着密切关联。

  城市化比率应当以更为迅速的速度增长。在2014年年末,城市居民在人口总数中的所占比例为35.9%。据国家十三五规划预计,该比例将上增到45%。

  6.前景展望

  根据中国的传统说法,60年为一轮,换言之,2016年将开始新的一轮。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三个规律”和“三大发展”,即:一条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道路,一条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及一条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的道路。可将这三个规律和三大发展归纳为五个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在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应当更清晰明了地说明一下遵循该规律的发展道路以及如何均衡连续发展的必要性,并且迫切地改变促进发展的传统动力。

  这项规划,首先应当意味着中国公民在生活条件方面有个真正的飞跃。最关键的就是设计一项现代化方案,以支持各项社会政策,从而通过经济发展来改善整体福利,以确保社会能收获多年来通过辛勤劳动所播下的种子。

  另一方面,将继续朝市场经济方向实施改革政策,以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明显和大幅度地减少了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其中包括规定价格。考虑到目前资本所施加的影响力已变得越来越大,且市场应当在分配资源方面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中国应保持前者与五年规划之间的平衡,以确保市场不会危害到大家的共同利益。

  为了实现所提出的整体目标,未来几年的增长率不得低于6.6%。应根据中国国情适度增长,以保证增长质量和期望值相匹配。尽管如此,十三五规划并未对指标显示出过多的担忧,而是着重致力于最近几年里所呈现的根本性变化,对定性目标加大力度,也就是说,工业优化,科技发展和地方政府的配合,通过之前文件中提及的相应提案和方案来支持这几点,虽然目前已对该文件进行了更新(《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实现具有更佳质量、更高效率,可持续和公平的经济发展。

  自从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时代后,十三五规划是中国推出的第一项规划。为此,将迈出步伐进入新一轮的开放时代和加速过渡阶段,以便转型为一个开放式经济模式。某些省份和城市已对一些改革政策进行了试验。基于预先设定的全国待遇管理模式,已经在上海、天津,福建和广东设立了四个试点自由贸易区。同样,北京已在六个服务行业里,实施了开放政策以吸引外资投资,该服务行业中包括了金融行业,旅游业和医疗业。应当对该进程进行分析,计权和普及化。

  中国正全心致力于一个大规模的转型过程,但同时其经济方面也存在着极高的复杂性和易受外界影响的弱点。有关部门已经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了进步:腐败、环境污染,地方政府的债务过剩和产能过剩。

  这项规划的核心影响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领导班子推动的经济过渡管理,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政策。这意味着需要去完成一项宏伟巨大的任务,影响到国有银行和政府大型工业集团的改革,到目前为止,该国有银行和大型工业集团都是有争议的经济增长模式,浪费资源和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罪魁祸首。目前正发起进攻,并且可能会加快速度。会出现的问题之一则是在采取措施时可能会增加更多的官僚主义,扩展利益和缓解对变化的干预。

  中国经济的转型将影响到第三国家,这是因为中国中等收入人群比重扩大,对外国产品和服务有着更大的需求量,这将造成溢出效应。据国际国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比现在增长44%。

  总而言之,十三五规划中包含了种种雄心壮志,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胡里奥·里奥斯(Xulio Ríos ),男,1958年出生,西班牙人,法学学士。中国政策观察中心负责人,一直致力于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多次到访中国各地。西班牙《国家报》、《先锋报》、《加泰罗尼亚报》、西班牙国家电台等媒体的特约撰稿人,并多次与BBC、法国国家电台、荷兰电台等国际媒体开展合作,2013-2014年受聘于新华社在华工作。自1997年至今已在西班牙出版二十余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专著,其中包括十余部和中国相关的专著,如《中国——二十一世纪的超级大国?》、《深入中国》、《中国88问》等,部分著作被西班牙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大学等选作本科生教材。自2007年起每年发布《中国政治报告》。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版权所有© 2003 京ICP备11017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