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评论

“十三五”规划制定过程初探

市政协开展编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专题调研


2015-11-24 信息来源:

  网友:flyingljy:“十三五”规划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规划。核心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稳定适应新常态,最终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不仅是中国的大事,也将给世界带来多种利好。比如中国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将大幅攀升,为国际贸易带来更多机会;城镇化进程令更多农村人涌进城市,由此带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刺激全球原材料市场;还有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将得到转变,将成为一个更大的市场。

  如此重要的“十三五”是如何出台的呢?搜集了各方资料后发现,每一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大约历时两年半的时间,历经意见征求、头脑风暴、前期调研,以及对前一个五年规划的评估和数十个重大课题部署等流程,加之反复讨论、修改、过审。

  1.“十三五”规划就是十三五期间制定的吗?当然不是,早在“十二五”规划执行过半的2013年就开始着手“十三五”制定工作了,开始第三方(如世界银行驻京代表处)和自我评估,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为接下来的“十三五”提供铺垫。这个阶段主要解决政策的延续性和不断优化的问题。

  2.“十三五”规划只是决策层自己的事吗?当然不是,它是凝聚了全社会的智慧。突出体现在前期研究这个阶段。前期研究主要指中央和各省市、各行业讨论公布各自“十三五”期间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然后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国际组织和其他符合条件的机构组织均可提出申请。比如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5个前期研究重大课题,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组织社会力量开展研究。在各省市地方也同样开展,如2014年7月天津发布18个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四川发布了20个。各行业也如此,如纺织业、煤化业、交通运输业等也相继开展前期研究。

  上述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凝聚全社会智慧,直接服务于“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形成。这相当于自下而上的政策制定模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公共政“集体研究”、“密集研究”。国家上到中央下到地方“花钱”购买“公共决策知识”。

  3.前期研究完就直接完成报告吗?当然不是。期间还有大量的一线调研工作。一是广泛听取各地方、各部门的意见,集中全党智慧。如习近平5月底以来在浙江、贵州、吉林三省调研,并召开18省“一把手”座谈会,就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的扶贫、生态旅游、国企改革、现代农业等进行面对面调研。二是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以及业界民间智囊的意见,比如6月召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建言十三五”座谈会,听取马云等11位民企大佬的建议。另外,还吸纳亚开行等“外脑”的意见。这期间,各部委、行业、各地方的“十三五”规划也进入实质性编制阶段。

  编制过程就是民主决策过程。每个行业、每个领域、每个省市,每次的研讨、调研过后,都可能会对“十三五”规划的内容带来新的启示,以及由此带来的反复讨论、修改、充实、完善。一位文件起草组的人士说,调研是难,更难的是边起草、边讨论、边修改。

  4、报告完成就直接上“两会”吗?当然不是。2015年10月召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正式对外公布。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再次从民主到集中的过程。

  5.全会通过后就表示“十三五”规划制定完成了吗?当然不是。这只是在中国共产党党内通过,要上升为国家政策。还有再有一轮的工作。包括:与各地方、各部门、各行业协会进行信息沟通,直接听取意见,与此同时进行不同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随后再经过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通过专家委员会论证会、公众听证会、召开专家、企业家、工人、农民等座谈会,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最终提交至全国人大审议,具备法律效力。

  6.规划制定完成就完事了吗?当然不是。规划实施是规划编制的最终目的。实施阶段,还要制定实施机制和细则,根据规划不同的内容,交由各部位、各地方、各行业依此来形成各自配套的五年规划明细。同时,中央还要制定综合评估和绩效考核指标,监督考评各地方、各部门的执行情况。

  强力执行是中国五年规划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如果没有执行,再精美的规划也不过是一纸空文。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说,很佩服中国的五年规划。因为它一以贯之的精细制定、强力执行,从而保障了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向好的发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版权所有© 2003 京ICP备11017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