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专题首页>新闻

人民日报:外国学者看“十三五”(国际视野)

市政协开展编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专题调研


2015-12-22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近日举办的“聚焦十三五:新常态,新规划”国际网络研讨会首次面向全球开展互动讨论,1000多名专家学者、20多个国家10多万名网友参加。研讨会由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央编译局海外理论信息研究中心与西班牙加利西亚国际研究所暨中国政策观察中心共同举办。本版选编部分海外学者观点,以飨读者

  转型升级 实现飞跃

  胡里奥·里奥斯

  自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十三五”规划是中国推出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十三五”规划至少涉及以下3个关键点。首先,无论我们以任何标准来判断,中国在未来5年内都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独特作用,在政治事务上有更大影响力。其次,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使得现代化进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再次,全面深化改革已不局限于严格的经济意义,而是着力于如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建设目标。

  当前,中国家底并不厚实、发展很不平衡。中国需要在医疗、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人口政策等方面加大投入。同时,需要催生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以支持消费型社会,鼓励服务业发展。

  中国“十三五”规划不仅仅针对经济,还将继续进行反腐败斗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国家。现阶段,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质变非同一般。发挥市场作用,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破除垄断等措施力度都很大。中国政府保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同时,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释放效率。这将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三个规律三种发展”,即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我认为,这一观点与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一脉相承。

  “十三五”规划首先意味着中国公民在生活条件方面将实现真正的飞跃。最关键的就是设计一套现代化方案,以支持各项社会政策,从而通过经济发展来改善整体社会福利,以确保所有人民共同分享多年来辛勤耕耘的果实。

  中国仍在继续朝市场经济方向实施改革,市场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考虑到目前资本所施加的影响力已变得越来越大,且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中国在新的五年规划中,需注意确保市场不会危害到大家的共同利益。

  中国正全心致力于一个大规模的转型过程,有关部门已经在以下诸多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反腐败、治理环境污染、化解过剩产能。为实现所提出的整体目标,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必须保持6.5%以上。应根据中国国情实现适度增长,以保证增长质量和期望值相匹配。尽管如此,“十三五”规划并未对指标显示出过多的担忧,而是着重致力于最近几年里所呈现的根本性变化,对定性目标加大力度,通过优化工业、发展科技和地方政府的配合等实现具有更佳质量、更高效率、可持续和公平的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转型将影响到其他国家,这是因为中国中等收入人群比重扩大,对外国产品和服务将有着更大的需求量,这将带来正向溢出效应。“十三五”规划中包含了种种雄心壮志,它将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作者为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中心主任)

  促进投资 创造机遇

  韦 里

  中国“十三五”规划表明,世界经济态势已经发生变化。在高端出口和服务业的基础上,新的经济模式必将产生。中国在过去30多年积累了巨额储蓄,若妥当加以利用,中国迟早会成为发达国家,即增长率更低但消费量更大、质量更优的知识密集型经济体。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这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中国必须继续开展更多的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接受来自某些过热行业的资本流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全球范围来看,从旧的全球经济结构转变为新结构,需要一个过程。中国不可能永远储存资金,欧洲和美国也不可能无止境地积累债务。中国正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口等方式消耗对外盈余,而南欧国家正通过出售实物资产来填补赤字。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开始起,全球贸易失衡现象已大为减弱。现在的问题是,新商业周期能否维持得更久。

  中国需要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未来数十年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驱动因素。如果一个国家重新定位其对外直接投资战略,不遗余力地实现目标,其当务之急就是,重视技术和提升效率。

  “十三五”规划明确反映了一种新形势,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必须提高国内消费量,加强第三产业,不断吸收全球先进技术。“十三五”规划为那些志在走向全球的企业提供了激励措施,这同时也可能会促使未来五年西班牙对中国投资需求再度升温。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西班牙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供挖掘。在制造业、旅游等服务业,西班牙对中国的出口额不断增长,这势必会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商到西班牙进行直接投资。

  中国目前是西班牙在亚洲地区的最大贸易合作伙伴,但与之相比,西班牙对中国的出口额显然微不足道,在中国总贸易额中,仅占0.63%的比例。鉴于两国的经济规模,两国之间加强贸易往来的可能性应该很大。

  西班牙的出口大大提高了制造业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权重,从2008年的21.9%提升至2014年的32.6%,制造业已然成为经济复苏以及提高就业率的关键驱动力。西班牙只有通过重新平衡其国际收支差额,才可实现全面经济复苏,这意味着西班牙必须缩减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赤字。

  西班牙对中国的出口额以及中国在西班牙的对外直接投资都应该继续增长。但西中商业贸易额仅占欧中贸易总额的3%。尽管自2008年起,中国在西班牙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大幅增长,但投资成果仍不显著。

  对于那些希望在西班牙进行投资的中国企业而言,西班牙复杂的法律规范似乎是一大挑战。这也表明,西班牙必须做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提高其竞争力。西班牙拥有一些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型企业,但这些企业大多在拉丁美洲和欧洲开展业务。西班牙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远低于其潜力。

  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中西双边贸易和投资呢?放松监管自然是很重要的一步,双方企业仍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来促进出口和确保投资。西班牙设立了投资促进局,旨在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此外,还建立了区域和国家经济商务处,主要目的是吸引投资商到西班牙投资。这些微观经济举措,以及西班牙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等,对开发中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商业潜力至关重要。

  中国和西班牙似乎都已经找到共同的合作基础。作为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正在转变为一个以国内消费为导向的经济体,这样,中国可以通过在西班牙进行投资或进口西班牙商品来寻找机会。

  另一方面,西班牙可以为那些正面临资金难题、有竞争力的本地企业到中国寻求资金或巨大的市场。虽然西班牙投资商有时会对缺乏互惠性和以往经常出现的贸易摩擦感到不满,但是,显然双方必将会做出适当的调整。

  (作者为西班牙智库“知华讲堂”成员)

  自我创新 优化发展

  何塞·伊格纳西奥·马丁内斯·科尔特斯

  经合组织报告指出,到2019年,中国将成为调动最多资源进行研发活动的国家,而国际金融危机将使美国和欧盟的研发支出继续降低。这样一来,2019年中国可以拿出约4400亿美元用于研发,而美国为4300亿、欧盟为3150亿、日本为1300亿。

  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都预计,中国政府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将使之成为知识输出大国,中国也有决心在2020年将自己变成一个经济强国、创新大国。

  要实现这一目标,可再生能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战略性产业的作用十分关键,这些也是被国际组织看作是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行业。

  鉴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拥有领先技术、注重绿色技术出口等,世界银行预计中国经济将更具竞争力。

  事实上,如果没有教育做支撑,技术和由其产生的工业化就毫无意义。中国领导人把教育作为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高效的教育体制、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充足人力资源等,支撑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国正处于自我创新和优化发展的历史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将加强中国的力量。中国经历的了不起改革,加强了其内部实力,同时也延伸了其外部实力。凭借其经济实力,中国将有能力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贡献力量。

  中国应该可以成为现代、和谐、富于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

  中国领导人反复提到加强内需,并将其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在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的同时,也要继续挖掘拥有13亿人口的国内市场的潜力。扩大内需是中国最大的结构调整。以内需为主是大国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扩大内需,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调整与发展。

  新常态下,对环境更友好的服务业超过制造业成为最大产业,创造了不少新的就业机会。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

  经过30多年的增长,中国社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富裕水平。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人们现在的消费已不仅限于基本生活品。这一点在蓬勃发展的中等收入人群身上体现出来,他们会购买各种各样的国内外产品。他们的消费水平和能力可能会带动今后一些年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不过,要发展消费型社会,必须摒弃现有的消费障碍,同时在自有技术上加大投入。现在,是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的时候了。

  (作者为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政治和社会学系研究员)

  挖掘潜力 克服困难

  埃内斯切·罗德里格斯·阿谢恩

  中国“十三五”规划适应和制定新策略并采取新方法,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经济繁荣的目标。

  近年来,中国因经济高速发展受到举世瞩目,中国所有经济产业都在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增长,最重要的是,这种增长是公平且可持续的。

  随着中国人均收入快速增加,食品、能源的消耗也在增长。伴随国内需求上升,中国对谷物、铁、铝、棉花、石油、天然气等物资进口量不断增加。

  促使中国经济发展的其中一个因素,是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和直接投资。中国连续15年成为吸引境外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拥有近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它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开展工作。

  我认为,“十三五”期间,中国应保持并致力于以下产业的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中,汽车交易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支撑着亚洲经济的增长。

  在金融业的发展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本产生了大量需求,中国企业已累积了大量银行贷款和股市资金。得益于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很多中国企业把市场运作视为直接获得资本的首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已经在银行业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这为应对日后国际竞争做了充分准备。为防止资本投机和滥用,中国加大了对资本市场的控制和监管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此外,中国还对腐败问题采取严厉的惩戒措施。

  在技术产业方面,中国出口保持增长,在优化国外投资的同时,支持跨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政府鼓励大型技术型企业,包括电脑和其他信息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并购海外公司,或投资国际市场以提升国外市场份额。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保证其增长,仍然需要大量国外直接投资。这些外资可用于技术革新,增强集约型产业竞争力,如机械产业、汽车产业、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等,当然也包括商业服务、旅游、电信和运输产业。

  据中科院的研究调查显示,中国将成为人口老龄化大国,而这一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中国在劳动力和经济发展方面丧失优势。

  虽然中国已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但它仍然是一个新兴经济体,主要问题就是农业基础薄弱和农村人口收入低下。

  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仍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国正在对其经济进行深入改革,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变革,中国正在全方位推动创新,以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关于中国在新经济形势下的发展能力,有一些来自西方的疑问,但是我们无法忘记的是,中国以及其他金砖国家度过国际金融危机时所受到的创伤,要远小于西方发达国家。

  中国必须解决那些对其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问题,我们期待着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对环保和就业项目进行大量投入,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不平等等现象。

  (作者为中美洲亚太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版权所有© 2003 京ICP备11017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