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简介
  机构设置
  会议日程
  代表团
  观察员
 
 
王家瑞畅谈会议成果
 
 
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闭幕(组图)
 
 
为会议代表举行专场文艺演出(组图)
 
 
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举行和平签名活动(组图)
 
 
中联部部长王家瑞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
2004-08-25 来源:瞭望周刊
 

  亚洲政党互动与友谊的桥梁 

  中国共产党根据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常委会的建议和亚洲一些国家政党的要求,决定主办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本届会议将于2004年9月3日至5日在北京召开。届时,将有30多个国家的80多个政党派代表与会,代表中包括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和政府、议会的领导人。

  在会议召开前夕,《瞭望新闻周刊》专访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会议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家瑞。

  《瞭望新闻周刊》:王部长,您能否介绍一下亚洲政党政治和亚洲政党国际会议的基本特点?

  王家瑞:近年来,伴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世界政党政治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这些新特点反映在亚洲地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党在各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二是不同类型的政党求同存异、寻求合作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三是各国政党的交流与合作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应运而生,并得以逐步发展。

  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始于2000年,每两年召开一次。亚洲政党国际会议是一个开放式的论坛,其显著特点就是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也不搞政党间的结盟。与会各方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相互尊重,不搞争论,而是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沟通,开展多边对话与交流,在亚洲各国政党之间架起一座互动与友谊的桥梁。从前两届会议的实际效果看,会议对亚洲各国政党增进了解、加强交往、推动国家关系发展、促进区域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与了前两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并为会议的成功召开做出了积极贡献。

  《瞭望新闻周刊》:如何评价前两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本届会议的目标是什么?

  王家瑞:亚洲政党国际会议自创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会议。第一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于2000年9月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由菲律宾基督教与穆斯林民主力量党发起,亚洲26个国家的46个政党派代表与会。第二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于2002年11月在泰国曼谷召开,由泰国泰爱泰党主办,亚太地区35个国家的77个政党派代表出席会议。

  前两届会议以“协商、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为主旋律,为促进亚洲地区各国政党、政治家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交流治党治国的政治理念,改善亚洲国家双边关系,促进亚洲区域合作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我们赞赏前两届会议的主办方为推动亚洲地区政党交往和区域合作所作出的努力,并对前两届会议取得的成果予以积极评价。

  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的主题是“交流、合作、发展”,三个议题分别是“地区安全与多边合作、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政党建设和国家发展”。会议将围绕这三个议题,就亚洲各国政党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意见,努力达成共识,通过政党合作的渠道来促进亚洲区域合作的深入发展。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增进各国政党朋友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执政理念和我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的了解和理解,以推动我们国家与亚洲邻国党际关系和国家关系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瞭望新闻周刊》:据我们了解,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主办国际政党会议,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

  王家瑞: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是一个同外部世界有密切联系的党,党的对外工作始终是我们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党已同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政党和组织建立并保持着不同形式的联系、交往与合作。我们同发达国家左中右翼政党的交往全面展开,同发展中国家政党的友好交往更加注重实效,同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同一些转型国家新近出现的各类政党的交往稳步发展,与政党国际组织和地区性组织的交往取得重要进展,一个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党际交往局面已经初步形成。党的对外工作确确实实成为我们党观察世界、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向世人展示我们党真实形象的一个重要舞台。

  主办本届会议不仅是我们党对外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党推动各国政党之间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深化交流、加强合作的真诚愿望。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版权所有© 2003 京ICP备11017124号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