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中联部举办五中全会宣介会:外部世界最关注什么?
15分钟的中外座谈交流,最后一个提问机会被哥伦比亚驻华大使路易斯·蒙萨尔韦“抢”到了。他举手站了起来提问:与以前的“五年规划”相比,“十四五”缺少具体的量化指标和经济增长目标,是否会影响中国各省份的努力程度,是否会影响外国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15分钟的中外座谈交流,最后一个提问机会被哥伦比亚驻华大使路易斯·蒙萨尔韦“抢”到了。他举手站了起来提问:与以前的“五年规划”相比,“十四五”缺少具体的量化指标和经济增长目标,是否会影响中国各省份的努力程度,是否会影响外国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2020年11月9日下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举办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介会在京召开。(南方周末记者杜茂林/图)
这是2020年11月9日下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举办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介会现场。包括蒙萨尔韦等六十多位驻华大使在内的一百多个国家的高级外交官线下出席。
“这位朋友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蒙萨尔韦话音刚落,主席台上的辛向阳拿起了话筒,“说明您对中国的国家治理有很深的了解。”
辛向阳是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他解释,过去,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多量化指标,各级政府要按照这些指标制定自己的目标,但现在国家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把质量摆在了第一位,所以量化指标较少。
另外,“十四五”规划的总体特点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着定量。辛向阳举了一个例子:规划提出,未来十五年,中国经济总量再迈上新的大台阶,“那什么才能叫作迈上新台阶?无论如何,经济总量至少得翻一番”。
此前,中联部部长宋涛和宣讲团成员向驻华使节着重介绍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出台的过程,以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等重大论断和重要举措。
中联部已持续多年在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全会召开之后举办宣介会,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各国政党及时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最新政策和理念。
外界最关注“对外开放”
“十四五”规划中有关“对外开放”的表述是外界最关心的议题。
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引起了部分外交人士的关注,担心未来中国只会注重国内循环。
针对外交官们的疑虑,中联部方面主动“接招”介绍中国将扩大开放政策,为各国提供更大的市场机遇、合作机遇。“中国的市场,也是世界的市场。”
路易斯·蒙萨尔韦接受包括南方周末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双循环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投入更多精力促进国内市场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也强调,对外开放也不会停止脚步,中国继续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包括哥伦比亚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都有更强的意愿与中国开展合作,进入中国市场”。
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建议的同时,还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对此,有外交官用“罕见”表达自己的疑问。
“在中国,把五年发展规划和长期发展目标放在一起制定,以前不是没有,但的确少见。”中央财经委办公室副主任尹艳林解释,1995年在制定“九五”计划时,也一并制定了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那是跨世纪的发展规划”。
如今,再次提出远景目标,是在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又一次重要的战略安排。
根据尹艳林的说法,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正是对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谋划。到那时,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设想,将提前15年成为现实,而“十四五”规划则是这一阶段的开篇之作。
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
会场上观点的碰撞,体现着理念的多元。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为了便于更有针对性解答外界疑问,宣介会举办之前,中联部往往会了解参会使节关注的议题,以及对中国发展前景的看法等等。
议题的设定,紧扣每次会议的主题。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当年宣介会上讨论的热点。
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依法治国”又成了新的关注点。时隔5年,2019年中联部举办的宣介会上,宣讲团成员和专家根据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向驻华使节们重点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历史沿革。
外交官发问,中国官员和专家详细解读,在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塞义多夫看来,这样的对话窗口很有必要,“中国的市场很大,对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是重要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