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研讨互动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研究生提问:
      你们认为,中国政府将如何应对“期待”与“具体结果”之间的差距?对于规划中包含的社会政策来说(比如取消独生子女政策和养老金改革),具体政策和中国老百姓的期待之间的差距就是政府要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特别是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的期待会很高(当然也包括世界各国民众)。我提出这个问题时还想到,大家对中国经济政策转变产生的溢出效应的期待,可能将比中国百姓经历的真实改变要大很多。当然,杨伟民先生已经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不是一个完全一样的小康,“平衡永远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新的不平衡可能会造成社会紧张。
中方专家组解答:

  中国既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又有短期的发展目标。五年发展规划正是中国政府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当前经济社会存在问题、对未来的关注和期待基础上,制定并组织实施的。

  社会期待与具体目标之间的差距,本质上是增长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十三五”期间,中国要保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目的就是通过增长积累必要的资源,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社会福利,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此,中国将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中国有条件、有基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很大,需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路径。总的思路就是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具体来说:

  坚持创新发展,未来五年,不仅要通过创新培养新产业,也要利用创新,让传统产业重新焕发青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协调,改善民生,实施精准扶贫,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坚持绿色发展,解决好发展和保护的问题,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坚持开放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实现互利合作、共赢发展。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全民共享发展的机会,使人人都能参与发展过程、分享发展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在共享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是基础,要在这一基础上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版权所有© 2003 京ICP备11017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