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路上靠朋友 我们既有朋友也有路
——访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
本报记者 王建宏
“我们国家有句古语说,出门在路上靠朋友,幸运的是我们今天既有朋友也有路,朋友就是中国,路就是丝绸之路。”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在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时说。
沙拉夫引用了今年1月“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的内容,他说,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友谊源远流长。2000多年以来,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一直把中阿连接在一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始终是中阿交往的主旋律。
沙拉夫说,关于朋友,我想谈谈中国。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所取得的成就与中国共产党紧密相关,中共近百年投身政治经济实践,给全世界政党特别是阿拉伯国家政党以启迪,被认为是奉献、攻坚克难,成功应对内外挑战的典范,中共将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引领了抵抗外部侵略的解放进程,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实现经济崛起,使中国跨入了大国行列,并与16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政党建立了友好关系。中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华章,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关于路,我想从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作为中阿友好交往纽带的角度,来谈谈丝绸之路。”沙拉夫说,中阿关系历史悠久,2000多年来,丝绸之路就把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留下了中阿文明的光辉印迹。1300年前,伊斯兰教就通过西亚与中国之间的商队传入了中国,同时还通过海路派来了很多外交使团。自那时起,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大步向前发展,特别是中阿合作论坛召开以来,大大增进了两大文明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双方人民的了解。我认为,中阿合作有巨大空间,我们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相信这将成为双方人民友好往来和经贸合作的纽带。
沙拉夫说,作为一名运输专业的工程师,我将“一带一路”视为一座由公路、铁路、桥梁、隧道等组成的枢纽。作为一名普通人,“一带一路”不仅承载着中阿梦想,对世界关系格局也将具有重要意义。
“我爱你,宁夏!”
——访埃及华夫脱党名誉主席艾哈迈德·伊扎阿拉卜
本报记者 李志廷
“我爱你,宁夏!”4月21日,埃及华夫脱党名誉主席艾哈迈德·伊扎阿拉卜在会议间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脱口而出。
今年84岁高龄的艾哈迈德·伊扎阿拉卜,1953年获开罗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斯德哥尔摩大学经济学与国际关系硕士学位。2007年任华夫脱党最高机构成员,2010年任该党副主席。他这次来银川参加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的身份是埃及华夫脱党名誉主席。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当然也是第一次来宁夏。银川建筑漂亮气派,街道宽阔整洁,甚至可以和欧洲的城市相媲美。”艾哈迈德·伊扎阿拉卜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曾有三次来中国参观访问的机会,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宁夏与埃及法尤姆省于2008年11月正式缔结友好区省关系,宁夏大学向亚历山大大学和苏伊士运河大学派遣留学生,并正在与埃及金字塔政治与战略研究中心积极探讨共同建立“中阿智库”,埃及外交学院、宗教人士等多个代表团曾访问宁夏。
“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和平发展道路,没有用一兵一卒实现了和平崛起,启发和鼓舞了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爱好和平的人民。埃及华夫脱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友好政党,我们对中国近年来在所有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感到自豪。”艾哈迈德·伊扎阿拉卜表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埃及人民在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华夫脱党领导下,掀起了反对英国“保护权”、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这场空前规模的独立运动,极大地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埃及成为非洲现代史上第一个获得独立的国家。
2015年中阿博览会期间,埃及包括科技部长谢里夫·哈马德在内的6位部长级官员出席博览会。中阿科技转移中心和阿拉伯科技与海运学院建立了中埃双边技术转移中心,双方已开始探讨科技方面的合作。埃及被确定为2017中阿博览会主宾国。
艾哈迈德·伊扎阿拉卜建议,开通开罗到银川的国际航线,方便中埃两国人民间的交流,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迈上更高水平。
《宁夏日报》(2016年4月22日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