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专题首页>国家介绍

黎巴嫩


2016-04-13 信息来源:

黎巴嫩国家概况

(最近更新时间:2016年1月)

【国 名】 黎巴嫩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Lebanon)。

【首 都】 贝鲁特(Beirut),人口约200万,7月平均最高气温32℃,1月平均最低气温11℃。

【国家元首】 暂未选出总统,由内阁代行总统职权。

【简 史】 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统治。7~16世纪初并入阿拉伯帝国。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

1940年6月,法向纳粹德国投降后,黎被德、意轴心国控制。1941年6月英军在自由法国部队协助下占领黎巴嫩。同年11月自由法国部队宣布结束对黎的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黎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英、法军全部撤离黎巴嫩。1975年4月,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因国家权力分配产生的矛盾激化,内战爆发。1989年10月,伊、基两派议员达成《塔伊夫协议》,重新分配政治权力。1990年,黎内战结束。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14年2月15日组成,共24人,主要成员为:总理塔马姆·萨拉姆(Tamam Salam),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萨米尔·穆格比勒(Samir Mokbel),外交和侨民事务部长纪伯伦·巴西勒(Gebran Bassil),内政和城镇部长努哈德·马什努克(Nouhad Machnouk),财政部长阿里·哈桑·哈利勒(Ali Hassan Khalil),经济与贸易部长阿兰·哈基姆(Alain Hakim),司法部长艾什拉夫·里菲(Ashraf Rifi)等。

【政党】

黎主要政党有:

“未来阵线”(Future Movement):伊斯兰教逊尼派政党。由黎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创建。2005年2月哈遇刺后,其子萨阿德·哈里里接任“未来阵线”领袖。2010年7月,“未来阵线”正式组建政党,萨阿德·哈里里当选主席,其弟艾哈迈德·哈里里当选总书记。

黎巴嫩长枪党(The Lebanese Kataeb Party):基督教马龙派政党。1936年11月成立,创始人为皮埃尔·杰马耶勒。2008年2月,阿明·杰马耶勒(Amin Gemayel)当选长枪党主席。

“黎巴嫩力量”(Lebanese Forces):基督教派右翼政党,原系长枪党的武装力量,由长枪党创始人皮埃尔·杰马耶勒次子巴希尔·杰马耶勒1976年创建。现任领导人为执行委员会主席萨米尔·贾加(Samir Jaga)。

自由国民党(The National Liberal Party):基督教马龙派政党。1958年9月成立,现任主席杜里·夏蒙(Dory Chamoun)。

真主党(The Party of God或Hezbullah):黎穆斯林什叶派政党。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成立,与伊朗关系密切。该党拥有民兵约5000人,集中在黎南部地区。1992年2月18日,谢赫·阿巴斯·穆萨维总书记被炸身亡,哈桑·纳斯鲁拉(Hassan Nasrallah)当选总书记。2005年,真主党成员首次担任政府部长。2009年议会选举中该党获得12席。11月,该党宣布放弃建立伊朗式伊斯兰政权,突出该党的黎巴嫩和阿拉伯属性,强调该党将逐步转变为“防卫力量”和建设国家的支柱。本届政府中有两名阁员来自真主党。2013年7月,欧盟通过决议,将真主党军事分支列为恐怖组织。

自由国民阵线(Free Patriotic Movement):1992年由黎前军政府总理米歇尔·奥恩(Michel Aoun)将军组建。2005年成为议会内最大的基督教党团。2006年4月正式改组为政党。

“阿迈勒”运动(Amal Movement):伊斯兰教什叶派政党。1974年成立,前身为“被剥夺者运动”,为伊斯兰教什叶派主要组织。主席纳比·贝里(Nabih Barri)(现议长)。

社会进步党(The Progressive Socialist Party):1949年5月成立,为伊斯兰教德鲁兹派政党。1980年该党加入社会党国际。主席瓦立德·琼布拉特(Walid Joumblatt)。

黎巴嫩共产党(The Lebanese Communist Party):1924年成立,是中东地区创建较早的共产党之一。1948年被宣布为非法,1970年取得合法地位。总书记哈利德·哈达德(Khalid Haddad)。

【重要政治人物】

塔马姆·萨拉姆:总理。1945年5月13日生于黎贝鲁特,伊斯兰教逊尼派。1965年赴英国攻读经济和管理学位。1968年回国经商。70年代初投身政界,黎内战期间积极组织旨在推动黎国内对话、调停冲突的政治活动。1978年加入黎逊尼派慈善基金会,1982-2000年任该基金会董事长。1996、2009年两次作为独立人士当选黎议会议员。2008年7月任文化部长。2013年4月6日被授命出任总理。2014年2月组建新内阁。已婚,有3个子女。

纳比·贝里:议长。1938年生于塞拉利昂,伊斯兰教什叶派、阿迈勒运动主席。毕业于黎巴嫩大学法律系,后在法国进修。1963年任黎全国大学生联合会主席,并担任过世界爱国学生联合会执委会委员。后担任黎伊斯兰什叶派最高委员会委员,1980年当选为阿迈勒运动主席。1984年4月30日,担任水、电、司法、南方、重建事务国务部长。1989年11月,担任水、电资源、住房、合作部长。1990年12月至1992年5月,担任国务部长。1992年10月21日当选为议长,1996年10月、2000年10月、2005年6月、2009年6月四次连任。有9个子女。

【对外关系】 黎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主张建立公正、合理、平等、均衡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外强调其阿拉伯国家属性,调整与叙利亚关系,积极发展同埃及、沙特等阿拉伯大国的关系,重视同美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中国同黎巴嫩的关系

(最近更新时间:2016年1月)

一、政治关系

中、黎两国1971年11月9日建交,双边关系长期平稳发展。

二、经贸往来

中方对黎主要出口商品是机电类产品、纺织品、电子设备、汽车类、家具等,中方从黎进口商品主要是废金属等产品。近年来,中方多次向黎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2015年中黎双边贸易总额为23亿美元,同比下降124%,其中中方出口额22.9亿美元,同比下降12.2%,进口额0.1亿美元,同比下降33.1%。

三、文化、旅游及其他领域

1992年,中黎双方签署文化交流协定。2010年5月,中黎签署2009-2012年文化交流执行计划。2006年11月,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与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签署在该校设立孔子学院的协议。黎巴嫩参加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黎经贸部长萨法迪来华出席黎国家馆日活动。近年来,中方在黎举办“欢乐春节”、“中国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双方共同举办了双边文化日、文艺演出、图片展等一系列活动,增进了双方的友谊与了解。

2005年12月,中黎签署《两国政府旅游合作协定》,黎成为中国公民组团旅游目的地国。2008年11月,双方签署《中国旅游团队赴黎巴嫩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2010年5月1日,中国公民赴黎巴嫩旅游业务正式实施。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在黎巴嫩南部的维和及扫雷行动。

四、重要双边协议和文件

《中黎贸易协定》(1995年12月)

《海运协定》(1995年6月)

《民用航空运输协定》(1996年6月)

《中黎两国鼓励和相互投资保护协定》(1996年6月)

《中黎两国政府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1996年6月)

《中黎两国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2002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黎巴嫩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2005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黎巴嫩共和国政府旅游合作协定》(2005年12月)

《关于中国旅游团队来黎巴嫩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2008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黎巴嫩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2011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黎巴嫩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2012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黎巴嫩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2013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黎巴嫩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2014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黎巴嫩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2015年9月)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版权所有© 2003 京ICP备11017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