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国家概况
(最近更新时间:2016年1月)
【国 名】 巴勒斯坦国(the State of Palestine)。
【首 都】 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首都。目前巴勒斯坦总统府等政府主要部门均设在拉马拉。
【国家元首】 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Mahmoud Abbas),2008年11月23日当选。
【简 史】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约旦、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公元前1020年至923年,犹太人在此建立希伯来王国。罗马帝国征服巴勒斯坦后,多次镇压犹太人并将大部分幸存者赶出巴勒斯坦,流落世界各地。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战胜罗马帝国,占领巴勒斯坦。16世纪起,巴勒斯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将其分为两部分:约旦河以东称外约旦,即现今的约旦哈希姆王国;约旦河以西称巴勒斯坦,包括现今的以色列、加沙和约旦河西岸。
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犹太人同意该决议,并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立以色列国。阿拉伯国家反对和拒绝该决议,于以建国次日向以宣战。至停战时,以占领了181号决议规定的大部分阿拉伯国领土;约旦占领了约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埃及占领了加沙地带258平方公里土地。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在战争中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即整个巴勒斯坦。
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接受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1994年5月,根据巴以达成的协议,巴方在加沙、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1995年以后,根据巴以签署的各项协议,巴自治区逐渐扩大,目前巴方控制着包括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约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政 府】 1994年5月根据巴解组织决议成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Palestine National Authority),作为阶段性、过渡性的权力机构。2007年6月,哈马斯和法塔赫爆发冲突后,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任命前财政部长萨拉姆·法耶兹(Salam Fayyad)组建过渡政府。2012年5月,过渡政府进行第三次重组。2013年1月,阿巴斯签署命令,要求将法规、公文、证件等使用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称谓统一改为“巴勒斯坦国”。4月,法耶兹辞职。6月,阿巴斯任命哈姆迪拉为新的过渡政府总理,但哈姆迪拉不久即辞职。9月,阿巴斯再次任命哈姆迪拉为总理。2014年6月,巴民族共识政府成立后,哈姆迪拉留任。2015年7月,哈姆迪拉对内阁进行小幅改组。
【主要政治派别】
(1)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Palestinian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简称“法塔赫”(Fatah)。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巴勒斯坦爱国青年逐步组建,1969年以后成为巴解主流派,得到阿拉伯国家的广泛承认与支持。“法塔赫”的常设领导机构是中央委员会,下设革命委员会,均由“法塔赫”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阿拉法特去世后,卡杜米(Farouk Al-Kaddoumi)继任中央委员会主席。2006年11月,法塔赫革委会推选阿巴斯为最高领导人。2009年8月法塔赫举行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革命委员会,阿巴斯当选中央委员会主席。
(2)伊斯兰抵抗运动(Islamic Resistance Movement):简称“哈马斯”(Hamas),由“伊斯兰”、“抵抗”和“运动”三个阿拉伯词语缩写组成。由亚辛教长于1987年创建,其前身为“伊斯兰联合会”,在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等国设有分支。哈马斯宣称《古兰经》是宪法,强调“圣战”是实现其目标的唯一手段;强烈反对中东和平进程,主张消灭以色列,解放巴全部被占领土。近年来,哈马斯立场有所调整。目前实际控制加沙地带。其政治局主席哈立德·马沙勒(Khaled Mashal)长期流亡在外。
(3)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Popular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简称“人阵”(Popular Front)。1967年12月由巴勒斯坦解放阵线、“复仇青年”、“归国英雄”等组织合并而成,是巴解中第二大组织。政治观点偏左,反对巴以“奥斯陆协议”。“人阵”领导机构为中央委员会。现任总书记为艾哈迈德·萨阿达特(Ahmed Sa’adat)。
(4)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Democratic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简称“民阵”(Democratic Front)。1969年从“人阵”中分裂出来,是巴解中第三大组织。政治观点偏左,反对巴以“奥斯陆协议”。现任总书记为纳耶夫· 哈瓦特迈赫(Nayef Hawatmeh)。
(5)巴勒斯坦解放阵线(Palestine Liberation Front):简称“巴解阵”。1976年由“人阵(总部)”分出,1977年4月正式成立。1983年又分为两派。2003年,该党总书记穆罕默德·阿巴斯(Mohammed Abbas)在伊拉克战争中被美军俘虏。2004年初,阿死于美战俘营。现任总书记是瓦希尔·阿布·尤素福(Wasel Abu-Yousef)。
(6)伊斯兰圣战组织(Islamic Jihad):简称“杰哈德”(Jihad)。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穆斯林兄弟会中的激进派发展起来,其宗旨是通过圣战反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解放巴勒斯坦,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书记拉马丹·阿卜杜拉·沙拉赫(Ramadan Abdullah Shalah)。
【重要人物】马哈茂德·阿巴斯(Mahmoud Abbas):巴勒斯坦国总统、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1935年生于巴勒斯坦北部萨法德,曾获莫斯科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59年起协助阿拉法特筹建巴解主流派“法塔赫”。90年代初,曾作为巴方首席谈判代表出席马德里中东和会,主持巴以奥斯陆谈判并代表巴方签署“奥斯陆协议”。1995年当选巴解组织执委会总书记。2003年4月至9月出任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首任总理。2004年11月阿拉法特逝世后,继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2005年1月,当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2006年11月,法塔赫革委会推选阿巴斯为最高领导人。2008年11月,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选举阿巴斯为巴勒斯坦国总统。2009年8月当选法塔赫中央委员会主席。已婚,有三个子女。
【对外关系】巴解组织成立后,得到阿拉伯国家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支持。1974年10月在拉巴特举行的第七届阿盟首脑会议决议承认巴解为巴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巴解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大会议和工作。1976年8月第五届不结盟国家会议接纳巴解为正式成员,同年9月阿盟接纳其为正式成员。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现已得到137个国家的正式承认。巴解组织原在90多个国家派驻办事处,现多已改为巴勒斯坦国大使馆。1988年12月15日,巴勒斯坦正式成为联合国观察员。2011年9月,巴勒斯坦申请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10月,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会员国。2012年11月29日,第67届联大通过决议,授予巴勒斯坦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2014年4月底巴以和谈再次陷入僵局后,巴重新启动加入国际组织和公约的程序。2015年4月1日,国际刑事法院正式接纳巴为成员。
中国同巴勒斯坦的关系
(最近更新时间:2016年1月)
一、政治关系
中国是最早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抵抗运动并承认巴解和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之一。1965年5月,巴解在北京设立享有外交机构待遇的办事处。1988年11月20日,中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两国建交。同年12月31日,巴解驻京办事处改为巴勒斯坦国驻华大使馆,其主任改任巴勒斯坦国驻华大使。1990年7月5日起,中国驻突尼斯大使兼任驻巴勒斯坦国大使。1995年12月,中国在加沙设立驻巴民族权力机构办事处,2004年5月迁至拉马拉。2008年6月后,中国驻突尼斯大使不再兼任驻巴大使,由驻巴办主任(大使衔)全权负责同巴勒斯坦交往事宜。
近年来,中巴双边关系平稳发展。
二、双边贸易
2015年1至9月,双边贸易额为5250万美元,同比下降16.6%。主要为中国对巴勒斯坦出口。
三、文化、教育交流情况
中国每年向巴勒斯坦提供100个政府间奖学金名额。截至2014年,中国通过政府建渠道共接受590名巴勒斯坦留学生。2004年,中巴两国政府签署文化教育合作协定。2013年,中巴两国政府签署文化教育合作协定2013年至2016年执行计划。
四、近年重要双边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勒斯坦国政府文化教育合作协定》(2004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勒斯坦国民族权力机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2006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勒斯坦国民族权力机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2008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勒斯坦国民族权力机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2009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勒斯坦国民族权力机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2011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勒斯坦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2013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勒斯坦国政府文化教育合作协定2013年至2016年执行计划》(2013年5月)